自上世紀中葉后,隨著高度加工食品消費量的不斷增加,慢性炎癥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顯著增加。大量研究認為,長期食用加工食品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因為它們通常含有多種促進炎癥的成分。
羧甲基纖維素 (CMC) 就是一類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它被稱為乳化劑,尚未在人體中進行過安全劑量試驗,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它已被越來越多地用于各種固體食品、液體飲料、乳酸飲料、罐頭、糖果、糕點、肉制品、冰淇淋、餅干、速煮食品、速凍食品及豆奶、酸奶、花生奶、果茶和果汁等食品中。CMC可以增加食物的穩定性和粘稠度,既改善了口感,還能延長保質期。
長期以來,羧甲基纖維素一直被認為是安全的,因為它通過糞便排出,不會被身體吸收。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認識到腸道菌群也會與非吸收食品添加劑相互作用,這使得科學家們對這一假設提出了挑戰。
此前在小鼠中進行的實驗發現,羧甲基纖維素和其他一些乳化劑改變了宿主腸道菌群,導致一系列慢性炎癥,包括結腸炎、代謝綜合征和結腸癌等更嚴重的疾病。然而,這些結果在多大程度上適用于人類還有待調查。
近日,一項新研究結果表示加工食品中廣泛使用的羧甲基纖維素可能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而導致一系列慢性炎癥疾病發病率增加。研究人員表示,腸道菌群對這種食品添加劑的反應可能是高度個性化的,雖然需要進行后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這種個體間的差異性,并評估CMC在驅動腸道菌群介導的疾病中的作用,但這項研究告訴我們,特定的食品添加劑可能會擾亂宿主-腸道菌群的關系,從而促進個體疾病狀態。如果這一結果在更大的研究中得到證實,并進行長期隨訪,那么所確定的機制可能為針對健康食品的選擇提供依據,從而有助于開發更健康的加工食品。
版權所有: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友情鏈接:724184788
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