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份是野菜生長旺盛的季節,尤其是在農村,田間地頭很容易尋找到諸如薺菜、馬齒莧等野菜,應時吃些野菜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好處。本期《生命時報》邀請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為您介紹一些春季常見的野菜及烹飪方法。
薺菜(薺菜的功效與作用)
薺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野菜,它有平肝明目、清熱止瀉、利尿消腫等作用。薺菜因含有多種氨基酸,味道非常鮮美。從營養學角度看,薺菜蛋白質含量在蔬菜中居上乘,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 2和維生素C 等營養成分,鈣含量也很豐富。百姓最常用薺菜和餡做成春餅、春卷、包子、餃子等,湖北江漢平原地區還有將薺菜做蒸菜食用的習慣。
馬齒莧(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馬齒莧又稱五行草,鮮食、干食皆可。馬齒莧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外,其中含有豐富的鉀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有降壓及保護心臟等作用。馬齒莧吃法很多,除了做餡,焯過的馬齒莧還可炒、涼拌等。
蕨菜又叫龍頭菜,在山區很常見。蕨菜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等。蕨菜中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的吸收,起到下氣通便、消食冬(冬季減肥吃什么好)的作用。蕨菜中的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功效。常見的吃法有涼拌蕨菜、蕨菜炒肉絲等。但要注意,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香椿
香椿氣味特殊,在我國分布廣泛。香椿中富含鈣、磷、鉀、鈉等成分,其中含有的香椿素等有機物,能健脾開胃,增強食欲;維生素C、胡蘿卜(蘿卜的功效與作用)素等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免疫力)。香椿炒雞蛋(雞蛋的功效與作用)、香椿拌豆腐等都是常見做法,但中醫(中醫體質)認為,香椿為發物,吃太多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因此有慢病的人群盡量少吃。
盡管野菜有一定營養價值,但一般野菜多性寒涼,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因此脾胃虛弱的人要少吃。此外,野菜中馬齒莧、榆錢等都含有致敏物,吃后皮膚(皮膚干燥怎么辦)在太陽下暴露,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因此易過敏人群要少吃或不吃。宋新還提示,野菜不要大量食用,千萬別隨便吃,吃之前要用大量清水洗干凈,并盡量過水焯一下,盡可能去除一些毒素。不能確定的野菜最好別吃,一旦出現過敏反應,要及時就醫。
版權所有: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友情鏈接:724184788
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