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要到端午節了,除了吃粽子、掛艾葉、戴香囊、畫雄黃、點朱砂等傳統習俗,還有些地方甚至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每年陰歷五月五日為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從古至今,端午這一天非常熱鬧,追溯其源,亦非簡凡。這一天杭州胡慶余堂國藥號等一些中醫(中醫體質)藥館分贈或賣各種式樣的香袋。
端午本名“端五”,據梁宗懷《荊楚歲時記》載:“京師以五月一日為端一,二日為端二,三日為端三,四日為端四,五日為端五!辈椤短接[》卷三十一引《風土記》:“仲夏端五,端,初也!倍宋逡嗝岁,重陽。亦有書載這一天為春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逝世之日,《續齊之皆記﹒五花絲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我國傳統習俗,凡每年逢端午這一天,小孩胸腹系老虎肚兜,臂纏長壽線,男女頸項掛各式香袋,腰佩辟瘟丹;有的田間采百草以療疾,有的一早挖艾葉菖蒲懸掛門口,床前懸掛蒲劍逢鞭,有的艾熏室內或午時焚燒蚊煙,有的組織力壯者劃龍船。同時,不忘戶戶準備雄黃酒,菰葉裹黍粽子,粽象錘形,謂稱錘粽。
清代顧祿撰《清嘉錄》謂“五日俗稱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婦女簪艾葉榴花,號為端五景;人家各有宴會慶賞,端陽藥市酒肆,饋遺主顧,則各以其所有雄黃、芷、術、酒糟等品,百工亦各輟所業,群入酒肆共飲,各曰白賞節”。并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余酒染小兒額及足心,隨灑墻壁間,以祛毒蟲”。有詩云;“稱錘粽子滿盤堆,好侑雄黃入酒杯,余瀝尚堪祛五毒,亂涂兒額噀墻隈”。
雄黃,其辛溫有毒,有燥濕祛風、殺蟲解毒的效用,能治疥癬、丹毒、蛇蟲螯傷、腋臭等病,然而臨床多以研末調敷外用,或煙熏局部,很少內服,即使制入丸散者,內服也是及其微量。所以,食用雄黃,極易中毒。
歷年來有飲雄黃酒中毒的報導,我們不得不加以注意。如果不慎中毒者,急以中藥防己10克煎汁,或生甘草、生綠豆以1:2比例急煎濃汁頻服。
版權所有: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友情鏈接:724184788
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