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
飲食清淡多吃梨
中醫(中醫體質)講:"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經。"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令五臟和平。日常飲食要清淡健脾護肝,少酸多甜多吃些水果緩解春燥。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滋陰)清熱的作用,吃梨不僅清火去熱,還能滋潤心肺,讓身體抵抗外界病菌的能力更強,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梨兒渾身都是寶
梨富含膳食纖維,是最好的腸胃“清潔工”。飯后吃梨,能促進胃腸蠕動,使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大量排出,避免便秘(性愛秘籍)。
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氣候干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皮膚干燥怎么辦)瘙癢、口鼻干燥,有時干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干燥。梨味甘酸而平,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
梨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功效,患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經常吃梨大有益處。
但血虛、畏寒、腹瀉、手腳冰涼等問題的人不易多吃梨,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濕寒癥狀加重;用以止咳化痰作用,不建議選擇含糖量太高的甜梨;梨也不應與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瀉。
梨的各個部分都有不同的作用
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消渴、眼赤腫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根、枝葉、花有潤肺、消痰、解毒的功效。
梨籽:含有木質素,是不可溶的纖維,能在腸道中溶解,形成像膠紙的薄膜,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將其排出體外(體外射精)。
梨是良性,不能生吃?
不過,也有人說,體質虛寒、腹部冷痛者不宜生吃梨,因為梨性寒,生吃會肚子痛、導致腹瀉,尤其是女孩子千萬不能生吃。其實這種說法有點杞人憂天了。
之所以有些人吃完梨會覺得不舒服,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梨的膳食纖維。吃梨的時候,很多人會感覺到有些品種的梨,果肉中仿佛有硬渣,口感比較粗糙,有些人消化不好,會覺得不舒服。但其實他們都是膳食纖維。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溫度低。天氣冷了,吃涼的水果,有些人腸胃接受不了天冷的溫度,也會不舒服。
如果你有腸胃不好、容易腹瀉等問題,吃生的冷的梨子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會出現胃痛等不適現象,可以考慮少吃或者將梨加熱煮湯水之后再吃。
說到驚蟄,不得不提一款眾多家庭用于應對突發疾病的中成藥——安宮牛黃丸。尤其家中老人有心腦血管問題,可備此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等作用。
安宮牛黃丸適合于驚蟄、夏至、霜降、冬至這四個節氣吃。驚蟄一般在陽歷3月5或6日,“一雷驚蟄始”,蟄,即蟄隱,是養生方式。此時陽氣振奮,化為雷聲,萬物隨之振奮而出。安宮牛黃丸中的麝香、冰片、郁金等芳香開竅之品,可以開泄體內痰濁閉陰,勢如驚雷,有助于陽氣振奮,維持天人相應效果。所以每年在驚蟄前后順應大自然規律適時選用安宮牛黃丸,可以預防中風的發作。
版權所有: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友情鏈接:724184788
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