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季到來,秋燥不適會越來越明顯,大家不同程度地感覺到口、鼻、皮膚(皮膚干燥怎么辦)等部位有干燥感,甚至出現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腫痛、疲乏無力以及大便干結的癥狀,連帶著情緒也會變得煩躁不安。
就具體疾病而言,兒童臟器嬌弱,氣管黏膜、鼻粘膜和皮膚(皮膚過敏)都非常纖薄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干燥環境的刺激,引發過敏和氣管炎等疾;老人臟器機能下降,對外界的氣溫變化反應緩慢,容易誘發支氣管疾病和其他疾;女性因為生理以及孕期等原因,易使體內津液不足,陰陽失調,特別需要滋陰(滋陰)養顏、潤肺養氣。為減少上述問題的出現,秋季的飲食起居方案要根據秋季的干燥特征做調整。
秋季對水的需求量很高。為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建議秋季每日水的攝入量要比其他季節多500毫升以上,達到2000毫升,每日多次小口小口喝水。
但是單純喝水解得了口渴解不了“體渴”。按照中醫(中醫體質)的五行與五臟的對應理論:秋季干燥,五行屬金,人體所對應主管的內臟為“肺”,因此秋天解體渴,潤燥關鍵就是要養肺、潤肺。為達到潤肺目的,秋季總體的飲食原則是:清潤食物為主,增酸味食物減辛辣食物,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達到養肺的目的。
中醫認為,酸味食物能收斂肺氣,而辛辣食物發散瀉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檸檬、烏梅、葡萄、山楂、石榴、獼猴桃等酸味水果可養肺,還能達到止瀉祛濕,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欲的作用。辛辣的食材用于烹飪調味沒問題,就別大量食用了。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之品為宜,蜂蜜、蓮藕為首選。蜂蜜性味甘、平,能潤燥、滋陰;蓮藕有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效果。其余如杏仁、銀耳等都是秋季“潤燥”通便的佳品。腸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則可以食用具有健脾養胃功效的蓮子、山藥(山藥的功效與作用)、扁豆等食物。
中醫講究“秋冬養陰”,秋季是很好的“養陰生津”進補的好時機,也可以適當服用些西洋參(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石斛、燕窩等滋補身體。
版權所有: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友情鏈接:724184788
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